“开谈不说《红楼梦》,读尽诗书也枉然。”民国时期,红楼的读者主要限于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,阅读方式多为传统评点和题咏。鲁迅、胡适、张爱玲的“朋友圈”,《红楼梦》在知识分子间辗转。
20世纪50到80年代,随着人文社整理本的普及,红楼第一次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普通大众开始接触《红楼梦》,阅读群体扩大。
1982 年,“红研所校注本”(庚辰本)首次把脂本系统推向普通读者。
2017年,教育部把《红楼梦》写进 高中语文课标,整本书阅读列入必修必读——经典升级为 “国民必修”。
为什么是《红楼梦》?
展开剩余86%文学高度: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说:“自有《红楼梦》出来以后,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。” 它挣脱了“好人一切皆善、坏人一切皆恶”的脸谱化模式,也甩开了大团圆或因果报应的旧框架,使小说第一次获得现代意义上的“人学”深度。王国维说《红楼梦》首创“悲剧中的悲剧”美学。
艺术魅力:白话小说的语言炉火纯青,诗词曲赋兼备。在文笔上“实的融入虚的意境”(俞平伯语),形成“中国式的写实与诗化统一”之高峰。
人情共识:《红楼梦》“善写人情”(俞平伯语),爱情、亲情、家族、官场……
传统文化百科:礼仪、医药、茶饮、诗词、戏曲……一部传统文化百科全书。
思维和审美训练: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,复调叙事,训练读者的阅读理解力、逻辑思维能力与审美品味,是检验读者眼光的“试金石”(鲁迅语)
大众阅读红楼的几座“大山”
版本多,不知该选哪一种
生字多,背后富含知识点
文字密,看得人头晕眼花
部头大,一眼望不到尽头
中学生的《红楼梦》整本书阅读
《红楼梦》进入语文教材,是 高中生的必读书。然而,仍是几座“大山”挡在中学生面前。很多中学生(也包括读者大众)读不下去,甚至有人要读白话译本。经典名著首先是语言艺术。多位教育专家表示,整本书阅读的核心是读完原著。
再看看某高考语文卷中的《红楼梦》真题,你能得几分:
(1)贾母和薛宝钗用“乖”“巧”评价王熙风。请结合书中其他情节,谈谈你对王熙凤“乖”“巧”的理解。(5分)
(2)薛宝钗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,又反映了贾母怎样的人物特点?请结合书中其他情节,分别予以解说。(5分)
(1) 除了《红楼梦》外,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。请从中任选三个,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。(6分)
(2)小说第五回中,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仙乐套曲就叫《红楼梦》。今天的通行本也多以《红楼梦》为书名。结合作品内容,谈谈《红楼梦》作为书名的合理性。(4分)
上述高考命题,无一例外,都要求考生结合小说情节作答。可想而知,若没读过前八十回,要做出上面的题目是很难的。
因此,中学生读红楼,读完整本书(主要是前八十回)是要义!
《红楼梦》(汇校新注本)
专为“想读又怕读”的你——
精选底本,放心读
前八十回,以现存最为完整的庚辰本为底,参校甲戌、己卯等九种脂本,
后四十回,以程乙本为底,参校程甲本,
一次把“最贴近曹雪芹”的文字捧给你。
细分段落,轻松读
壹
恢复小说开篇本来面目
作为“四大名著”之首的《红楼梦》,到底是如何开头的?多数版本以“此开卷第一回也。作者自云”开篇,接下来是大段阐述文字。然而,按学界较为公认的研究成果,这一段乃混入正文的甲戌本《凡例》。本书采纳学界成果,以“列位看官:你道此书从何而来”开始。拨开迷雾,直接进入小说正文阅读。
贰
版式疏朗,细分段
本书成品尺寸为150*215,这是32开图书中的最大尺寸。全书版式疏朗,尤其是段落的划分独具一格。
以正文开头“列位看官”到“当日地陷东南”为例,绝大多数《红楼梦》版本分为9段,本书则分为18段。细分段,让行文和人物对话更加分明,在极为简洁的行文和对话中,含着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线索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缓慢情节进展对读者耐心的挑战。
注释简明,校记丰富
面向中等文化程度,注释生僻字词、方言俚语、典章制度、诗词典故等等。九种脂本+两种程高本重要异文,页下注,注释、校记各从其类,拒绝翻前找后。普通读者可略过异文。资深读者可探寻不同底本文字的细微差别,品味文字优劣,增加思考品鉴的趣味。
装帧友好,舒服读
裸脊锁线装订,可以平整翻开。精美刷边,激发阅读兴趣。
人物图表,明白读
赠送四大家族人物表,宁荣二府奴仆表。单独一张,携带方便,随时查阅,帮助初读红楼的读者理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人物关系、宁荣二府奴仆关系。
还随机赠送改琦绘金陵十二钗藏书票一张,若众筹达8万,可以得到全部12张藏书票。(9月24日前,来摩点参与,助力解锁12张藏书票!)
超值特装,折扣低
《红楼梦》(汇校新注本)特装本 独家在摩点折扣发售,特装本包括: 函套、刷边以及文创周边。
刷边采用改琦绘人物绣像。 上册书口是林黛玉,下册书口是薛宝钗,上下分别是“元、迎、探、惜”,呈现脂批指出的红楼众人物“原应叹息”的悲剧性。
摩点众筹,折扣超低
发布于:北京市鼎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